时间:2018-07-25 编辑整理:早检测网 来源:早检测网
最近,湖南新化“超级大班”挤爆中小学的一则新闻报道引发关注。教室里挤着99名学生,开学一个月了老师连名字都记不全,由于教室不足,教育局腾出办公楼做校舍。
最近,湖南新化“超级大班”挤爆中小学的一则新闻报道引发关注。教室里挤着99名学生,开学一个月了老师连名字都记不全,由于教室不足,教育局腾出办公楼做校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为了让下一代人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改变自身甚至家族的命运,一部分居住在乡村的家长选择送孩子去城里上学。
随着乡村孩子的蜂拥而至,城里的学校更拥挤了、运动场地也不足了,有的学校因为担心踩踏而不再组织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乡村孩子的涌入,导致城里学校出现大班额的现象。
大班额的出现,是乡村家长无奈的选择,也使城里孩子的校园学习和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村里其实就有学校,家长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人民网记者,根据大面积的调研发现,城里大班额学校学生的学业质量好于乡村。不少教育管理者并没有关注到这个事实,但是学生和家长却关注到了。因此,家长宁愿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大班额学校,也不愿留在乡村的小规模学校接受教育。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提出了“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的总体要求。近期,教育部与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贵州、甘肃等地教育厅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5月,教育部网站发布了《2017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报告》指出,大班额问题还比较突出。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66人以上超大班额8.6万个,占全国总班数的2.4%,其中排前三位的河南、湖南、河北共有4.5万个,占全国现有大班额总数的52%。全国有56人以上大班额36.8万个,占全国总班数的10.1%,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县镇,其中,湖南大班额比例为22.9%,广西、海南达到18%。
消除城镇大班额,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寻求优质教育资源的家长走了,他们选择去城里租房读书;优秀的乡村教师走了,他们千方百计想进城工作,有生活便利等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进城后收入能提高。城里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学业,老师在工作中的成就感会更强一些。
在这样的思考和选择之下,一部分乡村的学生、老师向城镇流动。与此同时,一些教育管理部门也在把资源向城里集中,乡村在教育资源配置上更加薄弱。于是,城镇里有了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和老师的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周边村民慕名而来。
储朝晖认为,从理论上来说,要系统解决大班额问题,需要地方政府把村民和城镇居民的孩子享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做到平等,甚至教育管理部门也选拔各处的优秀教师到城镇,老百姓绝不会相信当地政府采取的某个具体措施,如新建一个好的校舍。他们宁愿不惜代价选择城里的学校,即使教室里密密麻麻、校园活动场地小得可怜。
调研发现,相比年老的教师愿意接受补贴去偏远乡村任教,年轻的优秀教师去偏僻乡村任教的意愿并不强烈,他们对未来发展、成家等现实问题考虑得比较多,"但是,偏远地区学校缺少的正是有活力的年轻老师"。
储朝晖认为,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一是地方政府要为乡村学校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二是乡村、城镇师资等资源配置要平等,对乡村学校的投入向年轻的优秀教师倾斜。
由于年龄、教师水平等原因,现有乡村教师无法真正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只有乡村能吸引到足够数量的、有活力的教师来保障教学质量,学生才会选择留在乡村的学校,不必离开生活的地方去城里求学,毕竟大班额也有许多其他问题。如果各地分布着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农村家长就不会选择去城里租房陪读,从而能够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大班额是各地城镇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提高教育质量急需解决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必要的班额和学校的适度规模标准是必要的,但不能仅仅从外延方面理解和解决问题,也不能仅仅从数量上设置关卡,还需要从内涵上来理解和寻找解决办法。”储朝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