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6-25 编辑整理:早检测网 来源:早检测网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产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吸纳最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产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颇受金融、IT等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青睐。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产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吸纳最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产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颇受金融、IT等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青睐。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也带来了行业收入差距的变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比由1990年的1.76∶1上升到2016年的3.64∶1;变异系数由1990年的13.6%上升到2016年的32.74%。行业收入差距逐渐成为影响居民收入差距最直接、最明显、最重要的因素。
行业收入差距是否存在扩大趋势?导致行业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毕业生就业首选新兴服务业
在行业间收入存在差距的情况下,毕业生在行业进入上存在优先序,最热衷进入就业量大、收入高的新兴服务业。
2009年~2017年间,金融业就业比例存在明显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6.3%上升至2015年的15.2%,成为毕业生就业占比最大的行业,2017年略微下降,为12.9%,但仍然稳居第一。进入IT业的平均比例都在10%以上,2015年和2017年的占比都位居第二位。
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阶段,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是就业规模增长幅度最大的产业,而毕业生理想中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金融和IT业的增长幅度却比较有限。
行业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2009年~2017年间,最高行业收入和最低行业收入的比值经历了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先从2009年的2.08下降至最低点——2011年的1.52,然后再上升至2015年的1.89,2017年又降至1.85。
数据表明,高校毕业生的行业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行业间,行业内的差距较小。
行业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金融和IT业毕业生的月起薪显著更高
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只有金融和IT业存在显著的收入溢价。就是说,在控制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部分行业和制造业不存在显著的收入差距,只有选择进入金融和IT业的毕业生的月起薪显著更高。
在逐步控制毕业生的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差异、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和毕业院校)差异以及工作性质差异后,与制造业的起薪存在显著性差异的行业只有5个,其中,采矿业、建筑业和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分别比制造业的起薪显著低10.8%、6.3%和13.2%,IT业和金融业的起薪分别比制造业的起薪显著高11.3%和7.3%。
这说明在排除这些变量影响后,大部分行业不存在显著的收入溢价,只有IT和金融这两大新兴服务业例外。
受教育程度和毕业院校是影响不同行业起薪的重要因素
毕业生在行业间的性别、家庭背景、人力资本以及工作性质差异是造成行业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在不同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在个人性别特征、家庭背景、人力资本和工作性质等方面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均是解释行业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其中,行业间的人力资本特征差异的解释力度最大,即金融和IT业的起薪更高是因为进入这两大行业的毕业生的学历层次更高或者是院校出身更好。
行业选择回报率高于教育投资
在条件相似的毕业生中,仅仅因为进入了新兴服务业,其工资至少显著高9%。
假设高校毕业生平均工资为1万元,进入新兴服务业的毕业生比各方面条件相似的毕业生的工资至少要高900元,由行业选择带来的收入回报甚至高于教育投资回报率。
行业选择是薪资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
行业选择是新兴服务业收入溢价产生的主要原因,且学历越高,收入溢价越大。
从总样本看,新兴服务业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比非新兴服务业毕业生的平均起薪高1205元。
分学历层次看,新兴服务业的平均起薪也均高于非新兴服务业,而且收入差距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增大。这说明,学历层次越高,进入新兴服务业的收入溢价越大。
毕业生该如何选择就业方向?
第一,国家应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传统制造业,创造更多适合毕业生就业的第二产业就业岗位。
进入新兴服务业的高校毕业生占比持续扩大,进入制造业的毕业生占比显著下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从工业流向高收入的现代新兴服务业。
第二,高校应密切关注行业活动新变化,根据新增的行业类型及时调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和规模。
近几年,互联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大量涌现,新的就业资源和就业机会不断被开发,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的配置机制也更加灵活。
第三,高校毕业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
一方面,鼓励毕业生通过接受教育、参加培训和考取证书等人力资本投资途径来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以提升收入水平,从而降低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毕业生也应该理性选择行业,避免仅仅考虑行业薪资福利单方面的就业因素,而应该综合自身的优势、兴趣和专业学科背景作出行业选择,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留学需谨慎,如何分辨国外的“野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