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资讯山东大学举办第二届新时代城市治理学术研讨会

山东大学举办第二届新时代城市治理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8-05-08 编辑整理:早检测网 来源:早检测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清俐)5月5-6日,由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共同主办,山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协办的第二届新时代城市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山东青岛举行。

山东大学副校长张永兵、东北大学原副校长娄成武、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张述存、青岛市即墨区区长吕涛、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姜文宁参加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会议开幕式由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曹现强主持。与会学者聚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创新城市治理,以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张永兵表示,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中心,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历世界上最大规模、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进入调结构、稳增长的发展新阶段。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创新城市治理,成为中国城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提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供城市治理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为我国城市发展确立了新的历史方位,也为我国学界城市治理研究提出新的时代期许。面对这样的历史课题,需要学界努力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治理的新方略。

  张述存认为,推动新时代城市治理研究迫切需要学界围绕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聚焦城市治理创新,探究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关注诸如如何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城市治理观,建设“有温度的城市”“人文城市”,如何利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平衡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空间规划与城市治理的关系,如何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如何建设包容性城市,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何创新社区治理,建设“城市精神家园”,等热点问题。张述存建议,致力于城市治理研究的学者们应该深入城市基层、社区,广泛调研,倾听最基层的声音,反映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找准城市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城市治理的短板和不足,探寻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和对策。

清华大学教授蓝志勇、中山大学教授何艳玲、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吴建南、复旦大学教授朱春奎、四川大学教授姜晓萍、山东大学教授曹现强分别做大会主旨发言。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贝淡宁主持该阶段学术交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姜晓萍对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内涵转化与关键环节进行深入探析,她认为,新时代城市社会治理的战略系统以建设具有良序善治、活力迸发、幸福生活、永续发展的中国特色城市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风险治理能力、交通治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社会协同能力、市场监管能力、政府治理能力、党统筹全局能力为支撑,形成依法治理、系统治理、智慧治理、精准治理的四大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实现“硬治理”与“软治理”能力结合,“元治理”与“协治理”能力互动,“智治理”与“善治理”能力兼具,“细治理”与“巧治理”能力相融。

  何艳玲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治理的政策引导与演变。她认为,城市治理关注的是具有城市性的公共问题,关涉作为载体和对象的城市空间,作为资源、生产资料、财产集聚的土地,城市市场与贸易,城市职业等所体现的城市性,因此,城市治理具有高度系统性和高度复杂性,对城市治理的历史考察可以从作为国家的治理、作为空间的治理、作为城市的治理三种维度进行。

  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处于城市和城市群迅速发展的增长时期,使得城市治理成为更加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此,蓝志勇认为,城市治理需要一整套相互支持、相互配套的具有现代人文精神的政策,需要全景式的政策视角,要从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城市群建设、行政区划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管理,到公共服务提供的一系列配套的政策同时实施。

  以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为例,吴建南提出协同治理模式。“协同治理是一个公共政策决策和管理的过程和结构,指的是人们跨越了公共部门、不同层级政府、公共、私人和公民领域边界的集体参与过程,以解决公共问题。”吴建南介绍说,网络嵌入、有约束力的合同或协议、授权以及上级政府推动是四种常见的解决合作治理困境的一般机制。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关键阶段,更为注重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是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曹现强认为,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落实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就是凸显“人本化”这一根本目的,要将人民群众对城市公共服务改革的切身感受作为衡量公共服务发展质量的更高标准,以人民满意与否为试金石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感和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近年来各级政府逐渐加大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政策支撑,学界兴起以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既能从供给侧考量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也能从需求侧发现公众公共服务需求。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贝淡宁做会议总结发言时强调,“促进美好生活应是城市治理的宗旨”,并建议加强对城市精神的研究,提升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

  此外,会议分论坛分别以“公共服务供给与获得感”、“城市发展与空间生产”、“城市治理创新与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公共政策”为主题组织学者围绕城市治理的前沿问题深入交流与探讨。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城市治理评论》创刊座谈会。据悉该刊物是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大学城市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于2017年12月正式编排和出版,围绕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内在机理与中国城市治理的实现路径这两个核心命题,回应城市发展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探讨新时代城市治理之道,以“凝聚治理智慧、共襄城市美好”为办刊宗旨。与会学者对该刊物的创办发表寄语和办刊建议。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
系统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