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资讯教育论文-高职师范教育课程设计实践思考

教育论文-高职师范教育课程设计实践思考

时间:2018-01-13 编辑整理:早检测网 来源:早检测网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中等师范教育逐渐消亡,大部分中等师范学校转制成了高等师范学校;以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专业为例,讨论了在转制背景下,夹在高职院校中发展的师范教育专业如何适应社会需求,进行专业课程设计,其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既保留了师范教育的基本要素,又吸收了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并在这二者之间寻求平衡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小学师资培养从中等师范教育层次全面提升至专科和本科层次。在此过程中,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原中等师范学校有的并入高师,有的独立升格,有的与其他学校一起合并升格。高职师范教育就是在我国由传统三级师范教育向二级师范教育转制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教育机制。以广东省为例,目前有罗定、阳江、汕尾等地的职业技术学院就是这种模式。这样的办学背景和办学方式,决定了高职师范教育必然有其鲜明的特色,尤其在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的设计方面,呈现出不同于普通高等师范教育的地方。

一、高职师范专业发展现状与课程设计要求

(一)专业发展整体环境渐趋弱势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教师教育体系的重心在逐渐上移,教师学历教育层次也在逐步提高。一方面基础相对较好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都已经或准备升级为本科,剩下仍然坚持进行专科层次师范教育的学校正在迅速减少,专科师范教育整体社会氛围已经明显弱化;另一方面,从社会需求来看,由于我国加大了对本科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本科师范院校培养教师教育人才的速度显著加快,近年来除少数地区以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中小学教师招聘中都要求本科学历起点。即便少数地方政府在教师招聘过程中没有明确要求本科学历起点,实际招聘过程中也会有大量的本科师范毕业生参与竞争,这显然加剧了专科学历教师人才培养的压力,弱化了专科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环境。

(二)高职师范专业课程设计面临新要求

基于高职师范专业产生的历史背景,其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式上与传统“师专”是有区别的,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要适应这种区别,就必然面临新的要求。首先,由于高职师范专业大多出身于原来的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条件、师资结构、师资水平及教学方法等,都摆脱不了“中师”时期的影子;其次,高职师范专业毕竟起点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从定位来看,已经与传统"师专"处于相同层次,因此,其课程设置自然少不了借鉴传统“师专”的课程体系结构;再者,高职师范专业身处“高职”教育大环境,受“高职”教育大指挥棒的指引,其课程设计必然要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基于以上考虑,高职师范专业课程设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二、高职师范专业课程设计思路

(一)适应高职办学要求,明确以人才需求为导向

高职教育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教师作为一门特殊的职业,与普通工作并没有本质区别,高职师范专业在高职教育大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自然也离不开这一要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高职师范专业课程设计一经确定,就等于规定了学生三年的学习内容,也就等于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所以,高职师范专业课程设计,必须讲究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具体来说,就是要调研现代小学教育教师的人才需求情况,要了解现代小学教育对教师的技能要求(比如信息检索、学习与利用技能等),要分析现代小学教育对教师成长的期待,然后在这些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设计。

(二)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进行模块化课程设计

高职师范专业教育身处“高职”教育大环境中,可以充分借鉴普通高职专业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以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专业技能为目标,将关联度较高的有关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形成几个功能明确的教学模块,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各功能模块之间既各成一体,又互相支撑,形成一个目标明确的整体,使人才培养过程丰富而不混乱。模块化教学的优点是培养目标和教学措施明确,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强调人才培养的全面性。

(三)因材施教,提供差异化的教学选择

高职师范教育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必须要考虑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降低理论教学难度,提升实践教学比例和质量。当然,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希望以专科师范教育为基础,进行专升本,或者自考本科,以提升自身学历水平的方式来提高竞争力,这部分学生往往又希望能够多学一些基础知识,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因此,要通过提供丰富的专业选修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差异化选择。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
系统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