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2-05 编辑整理:早检测网 来源:早检测网
教育部在 2009 年 3 月 19 日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该通知列举了 7 种必须严肃处理的学术不端行为。然而,学术不端现象却屡禁不止,收效甚微。2016 年 1 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从政府职能、科研人才、学术道德等多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 40 号《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已于 2016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以上政策、法规从宏观层面对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制度举措,而具体到微观层面,则需要各个出版单位和期刊编辑部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文中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我刊)为例,主要分析了几年来编辑部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方面的几个策略,尤其是在审稿和编辑出版过程中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层层把关的方法,并针对学术不端行为制订了相应的惩处措施,以期与编辑同仁进行交流。
近年来颁布的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和法规已比较完善,但只有各相关单位坚定地执行与实施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根据指示,我刊编辑部主动与学校沟通协调的同时,通过在本刊网页上发布公告等方式对以上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在“作者须知”中明确了学术道德规范,并请作者确认版权协议书,其中明确指出作者需做出的相关学术规范承诺等;同时编辑部成员积极与审稿专家、投稿人员、读者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进行学术诚信方面的沟通,以期从源头上杜绝学术不端现象。
增强编辑责任意识
编辑作为学术论文能否发表的最后把关者,客观上对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田静等指出,编辑主体意识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编辑的行为规范,也即影响着编辑在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中的作用和地位。编辑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始终坚持办刊宗旨,恪守编辑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坚决杜绝关系稿和人情稿;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除了对稿件内容的学术质量和水平做出恰当的评价外,还需对稿件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格审查。
我刊实行严格的三审制和责编负责制,同时每一流程的处理时间都有严格规定,以便缩短发表周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一稿多投”现象;并自 2007 年起启用了网络采编系统,可通过网络在线投稿、审稿,在各编辑流程阶段,采用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进行学术不端检测。
我刊为综合性期刊,编辑部根据各自身专业特长负责相关学科稿件的初审,由于对该学科的相关科研信息比较了解,因此编辑能对稿件进行更合理的判断和评价。初审流程主要从以下几点防范学术不端行为:(1)核实作者署名及基金项目。稿件初审过程中发现有些稿件中英文作者署名不一致,甚至作者简介中的作者非稿件署名作者;某些基金类别和编号不对应,或者编号有误,甚至稿件内容和基金并无实质关系。遇到此问题要高度重视,及时与作者核实,以免出现论文代写、署名不当等学术不端行为。若修改则需提供说明修改理由的纸质证明,并需所有作者签名确认。(2)利用 AMLC 和互联网检测学术不端。采用中国知网“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稿件的文字复制程度进行严格检测。需要注意的是,单纯地以复制比达到多少就认为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不够科学。当编辑发现稿件存在一定文字复制比时,还需要进一步审查重复部分内容及未检测到的内容,以确认是否存在学术不端现象。
我刊已发现多篇文字复制比很低,但打开后发现有较多图表重复的论文。因此,编辑还需要根据稿件的主要内容、关键词及参考文献等,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已发表的论文,尽量杜绝雷同稿件的发表。
通过初审的稿件需送给专家进行外审。外审也是学术期刊审稿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首先需遴选合适的外审专家,外审专家应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熟悉该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且能对稿件作出客观的学术评价,这样才能对稿件的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水平和质量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现稿件的学术不端行为。我刊自 1999年建立审稿专家数据库,并在使用过程中及时更新专家信息,为选准审稿专家和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提供了保障。采用其次是采用双盲审稿制度,稿件至少送给 2 名同行专家审阅,且避免选择与作者同单位的专家审稿,从而使得稿件在得到公平评审的同时又能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若编辑在初审阶段发现稿件有可能存在学术不端风险且需进一步确认的,编辑会在送审稿件时指出,以便专家给出更准确的意见。
主编终审是三审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科编辑将经过外审的稿件及审稿意见一并送给学科执行主编进行终审定稿。鉴于我刊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学科执行主编负责制可更合理地定稿,也能更有效、有针对性地审查学术不端行为。
编校阶段我刊采用“责编负责制”,由当期责任编辑将稿件提交至“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如有异议,会将稿件与检测结果提交给审稿专家或编委再次审查。同时,稿件准备出版时,责任编辑会请所有作者签署纸版版权转让协议书并统一留档。另外,本刊采用三校-一读-一审(3个校次-责编通读-主编终审)制,相对原稿的数据、图表的修改一定要有理有据,涉及个别主要内容修改的需请导师签名确认,从而进一步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处措施根据相关政策指示,我刊编辑部结合本刊实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作出了如下规定:(1)本编辑部将最终认定为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及时通知作者,如果作者持有异议,可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周内向本编辑部提出书面申请复核,逾期将视作放弃。本编辑部负责邀请专家对该论文复审,并在 30 个工作日内将最终处理结果通知作者。(2)如果论文最终确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本编辑部将立即终止处理流程,作退稿处理,并对作者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将通报至作者所在单位,要求其所在单位作出相应处理。如果该论文处于已录用但未正式刊出状态,将取消其录用资格,并要求作者补偿因此而给编辑部造成的损失。(3)如果该论文已正式刊出,本编辑部将在纸版、本刊网站上刊发正式撤消发表公告,在年度目录索引中予以删除,并通知合作数据库对网络版同时予以删除。如给本刊造成声誉或是其他损失的,本编辑部将保留继续追索赔偿的权利。(4)对严重抄袭、剽窃、一稿多投多发的论文作者,将被列入期刊作者诚信度黑名单,第一作者所撰写的论文,5 年内本刊将一概不予接收;
其他作者所撰写的论文,3 年内本刊将一概不予接收。
我刊编辑部通过上述方法,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有效防范,然而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若要从源头上消灭学术不端行为,则需科研工作者的严格自律,自觉地遵守学术规范。只有自律和他律同时进行,才能彻底消灭学术不端行为。